2015年12月,谷歌自动驾驶部门估值约85亿美元,谷歌兑现了项目开始的承诺,将其中45亿美元作为项目奖金。当时的谷歌无人驾驶核心人物莱万从谷歌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奖金,比时任谷歌无人驾驶计划负责人的的厄姆森几乎高了一倍(2800万美元)。
此时谷歌无人驾驶项目稍微资深一点的员工几乎都不需要这份工作了,一方面完全自动驾驶依然遥遥无期,还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因为赚得钱足够了,有太多其他更有吸引力的机会在向这些资深员工招手。自此之后谷歌无人驾驶项目的核心技术人才陆续离职,直接导致了waymo在2016年持续低迷。
随着2016年waymo的成立以及高层的变动下,仍有不少技术人才流失。但随着公司层面的调整,这一现象逐渐得到缓解。即使如此,waymo依然面临各种不稳定因素,这既有员工对该项目战略方向的质疑,更有自立门户和竞争对手挖角的因素。
彭博社在此前的一篇报道中写道:“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员工给的钱太多了。”
显然waymo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钱”不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做呢?
精简而全面的组织架构waymo当前的首席执行官是约翰·克拉夫奇克(john krafcik),从2016年到现在一直担任这一职务,正是因为他的到来给waymo注入了新的灵魂。在krafcik的领导下,waymo不再执着于闭门造车,而是确定了其“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
waymo当前的高管管团队有十人,涵盖了技术、产品、法律、财务、供应等垂直部门。此外,高管团队中有近一半是女性。与其他男性主导的科技或汽车公司相比,这一比例相当高,意味着处理问题时能够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顶层决策。
2020年waymo高管团队
根据公开资料查询,目前waymo有950名员工,员工规模相对较小。而通用汽车的cruise目前拥有1000多名员工,uber自动驾驶汽车部门则拥有1100多名员工,。
在waymo的员工结构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员工都是工程技术人员,这反映了该公司注重研发的性质。相比之下,其他部门的规模普遍较小。
2020年waymo员工组织结构
从waymo整体的组织架构来看,高管团队完整,其中男性高管负责waymo的战略方向以及技术产品,而女性高管更多的负责政策和沟通、人力资源、工业设计、安全实践等业务,以及将这项新兴技术商业化运营的团队。而员工以技术人才为主,这也是waymo能够保持高效研发活力的答案所在。
持续引进技术人才从waymo官网的招聘需求来看,软件工程的岗位需求远远超过其他岗位需求,这表明waymo当前的重点依然时放在自动驾驶系统。而系统、产品及硬件工程师则是为了支持waymo在车载系统及硬件设备上。
2020年waymo招聘需求
有意思的是waymo虽然一直强调安全,但是安全方面仅有一个岗位需求,这并不是说waymo不重视安全。2019年waymo新聘用了一位首席安全官,这位安全官是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兼主席。和其他岗位相比而言,安全只有在高层重视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落实到企业方方面面。有一个优秀的顶层安全机制,比招太多安全相关工作人员有用的多。
重视实习生体系每位进入waymo的实习生,一开始都会加入一个实习班。
与大多数公司不同的是,waymo既可以算作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其仅仅成立了四年时间;由于其母公司谷歌的存在,waymo也可以算作是一家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所以waymo在很多机制方面都是两全其美的:既有初创公司活力,热情和动力,也有一家老牌公司的稳定性和资源。因此在waymo的实习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谷歌和waymo自身的两种企业文化带来的碰撞。
2019年waymo第一届实习班
对于大多数软硬件相关专业的实习生来说,加入waymo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在自动驾驶领域,waymo内部设计硬件和软件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有机会在一个跨职能团队中工作,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交互的知识。
每个waymo实习生都会与专门的waymonaut(他们的“主人”)配对,他们会花12到15周的时间为他们提供指导。
waymo还通过整个公司范围内的活动促进个人发展,包括为实习生提供了解我们全职员工的交流平台,与高管共进午餐等等。
实习生对waymo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创造力,崭新的观点和新想法带入公司,并加强了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因此waymo总能获得优质的人才,为其发展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
结语自动驾驶行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领域,而是需要与方方面面的行业进行深度接触,因此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要想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以技术为核心完整的组织架构体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持续的技术研发活力,这就不仅需要留住顶尖人才,还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但是,绝不能仅仅用“钱”来吸引人才,还需要一些情怀,以及对未来自动驾驶的信心,这样才能做到“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推荐阅读:
waymo的“面壁者”,仍改变着世界(三)丨亿欧观点
“拒绝同行”,另辟蹊径的waymo激光雷达业务丨亿欧解案例
后waymo时代的商业战略|亿欧解案例
编辑:刘欢
作者:牛得汀eo来源: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