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s的影响
根据crs的规定,在香港金融账户项下的资产,包括存款、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股票、债券、基金和股权,香港税务主管当局都会与中国税务主管机关进行信息交换,放在信托或公司内的资产,同样会被crs穿透。
对于已经移民香港,但在内地有联结、长期居住内地的人士来说,他们将成为香港、大陆两地的税务居民,因此他们需要向两地税务主管机关申报其金融账户信息,即他们在香港、大陆两地金融账户项下的资产将同时被披露。而美国是唯一没有加入 crs的主要大国,放在美国的金融资产不会参与交换,因此高净值家族已经越来越快地将资产从香港移出。
如果继续把资产放置在香港,资产所有者不仅仅要解释大额资金出境是否合理合法,大额资金来源为何、有无正常完税,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披露会引起税务主管机构的其它关注。高净值家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引起税务主管单位的关注,因为一旦被关注,不仅会导致其香港资产被披露,而且会对国内的现存资产和所经营的企业造成更大的影响,包括未来可能面临的惩罚性征税、以及中国可能出台的遗产税、行政和刑事处罚等潜在风险。
2 香港区域问题
1) 政策影响
在“一国两制”政策的长期影响下,香港受大陆政策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在香港的投资,不单纯要考虑美元资产、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还需要从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法律、税务等各方面,全盘综合考虑。
对于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需要全球布局、多币种布局来分散风险,以实现资产的保全和稳定增值,香港的区域性金融优势越来越弱,抗风险能力弱,未来无法达到风险对冲,资产全球布局的效果。
2) 香港的宏观经济环境
香港当下依然保持着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从整体来看,不管是执业人员的素质、投资环境,还是政府监管的优势,都越来越弱,原因如下:
香港经济长期过度依赖于中国大陆。2014年至2016年,香港保险公司 60%-70%的保费来源于中国大陆,过度的依赖势必然会导致香港经济局面的好坏受大陆经济影响过大,简单来说就是大陆经济繁荣、香港经济就繁荣。然而,大陆经济已经进入深度改革期,因此未来香港经济的不确性也会加大,香港的核心竞争优势在逐年递减。
据香港金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16年12月香港的外汇储备为3862亿美元,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香港没有自己的央行,在2017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香港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会逐步随之被动加息,于是陷入了“经济周期跟大陆,货币政策跟美国”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期限错配会导致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到了一个临界点后,香港外汇储备可能出现危机。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需要政策手段严格控制外流,如果香港外汇储备出现危机时,大陆政府是否还会和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出手支持香港?
从长期的安全性、稳定性角度来看,资产一定要存放在宏观经济向好、创新引领新经济革命、无重大区域性金融风险、政策独立、货币独立、以及资本市场稳定性、长期性更佳的地方,显然香港已经不具备这些优势。
3) 香港区域的金融机构
从业人员
香港金融机构新生代人员不管是执业道德,还是执业的专业水准,均大不如前。 2010年以后,大陆客人在香港爆炸式的投资更是让香港执业人员变得浮躁、急功近利。高频率的人员流动,导致客户的资产会在漫长的时间周期内,被不同的人、不同的团队管理,客户的利益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大额资产应该投资并存放在执业水准、执业道德更高的地方,比如美国。
金融机构
瑞士多家银行因为帮助客人偷逃税、隐藏非法所得,而被美国等其它国家税务机构罚款和投诉,比如ubs银行在2010年至2012年就被美国国家税务局罚款10亿美金。近期,瑞士古老的bsi银行更是因为严重违反反洗钱法规,而被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处以极刑,直接被关门大吉。因此,瑞士的银行也已经慢慢的不再是高净值人士的首选。
3 产品本身选择
美国人寿保险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占比26.8%,香港占比0.68%,从数字上可以看出,全球高净值人士购买人寿保险的首选是美国;
从成本来看,美国人寿保险的成本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
而且,美国产品20年不变,而香港的产品每年都会进行更新,人寿保险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产品以保证回报,而不是短期炒作。